扬州慢 雨窗忆旧寄吴中诸子
兰酒微醺,葛衣初试,薄帘晓润凉侵。
讶帘前芍药,早换了浓阴。
恁疏别、吹箫俊侣,梦如天隔,书也云沉。
况无聊听到,烟中幽咽啼禽。
好春久去,等飞花、流水难寻。
问画桨迎裙,珠窗写扇,几累闲心。
只恐谢娘门巷,黄梅里、苦雨愔愔。
便相思能寄,何堪江远山深。
讶帘前芍药,早换了浓阴。
恁疏别、吹箫俊侣,梦如天隔,书也云沉。
况无聊听到,烟中幽咽啼禽。
好春久去,等飞花、流水难寻。
问画桨迎裙,珠窗写扇,几累闲心。
只恐谢娘门巷,黄梅里、苦雨愔愔。
便相思能寄,何堪江远山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人在雨天回忆往事,思念远方朋友的惆怅心情。
上半部分从眼前景物写起:刚喝了一点酒,换上夏衣,清晨微凉的雨气透过薄帘渗进来。突然发现窗前芍药花已经凋谢,换成了浓密的绿叶。这里用芍药凋谢暗示时光流逝。接着写与那些一起吹箫玩乐的朋友们已经很久没见,连梦里都难相遇,书信也断了联系。最难受的是听着雨中鸟儿的哀鸣,更觉孤单。
下半部分直接抒情:美好的春天早已远去,像飞落的花瓣、流走的溪水一样找不回来了。想起从前一起乘船游玩、在窗前题诗作画的快乐时光,这些回忆现在反而让人心烦。特别担心那位住在巷子里的谢娘(可能指某位红颜知己),在黄梅雨季里独自听着绵绵苦雨。最后两句最动人:就算能把相思之情写成信,可隔着这么远的山水,又怎么寄得到呢?
全词妙在把"雨"这个意象贯穿始终:雨帘、雨声、苦雨,既营造潮湿阴郁的氛围,又像眼泪般烘托思念之情。通过"花谢-春去-人散"的层层递进,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写得缠绵悱恻。最后"江远山深"四个字,把物理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让思念显得更加沉重无奈。
这种借雨天怀人的写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代人下雨天翻看旧照片时的那种淡淡忧伤,古今情感其实是相通的。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