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寻访之旅,暗含对现实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前两句"银行有客泛槎回"用银河泛舟的典故,描绘了有人乘着木筏从银河归来的奇幻画面。"何处君平卜肆开"则引出汉代隐士严君平的故事,暗示在寻找高人指点。
后两句笔锋一转,用织女星的典故说人间不识"支机石"(传说中织女用来支撑织机的宝石),实际是在比喻:就像人们不认识天上珍宝一样,世间也常常浪费像织女那样的杰出才华。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现象的惋惜。
全诗将神话传说与现实感慨巧妙结合,用银河泛舟、织女赠石等浪漫意象,委婉地批评了人才被埋没的社会现象。语言虽简练,却能在读者脑海中勾勒出星河灿烂的画面,同时引发对人才价值的思考。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