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揭秘监所撰李处士墓铭后(为孝子李思亲作)

亭亭高冈松,上有双栖乌。
朝出营其巢,暮归哺其雏。
雌雄和鸣尾毕逋,巢成雏长乌双殂。
月明夜静雏影孤,南飞绕树声号呼。
西溪之浒,南山之隅,衔土为墓口卒瘏。
蓬莱老仙,悯其慈孝俱。
锡以五彩凤凰羽,径寸骊龙珠。
光芒昼夜烛墓庐,哀哀既慰情始舒。
振迅羽翮思天衢,故巢岁晚牖户虚。
飘飖风雨无时无,缠绵补葺良艰劬。
君不见秦家桂树空扶疏,高枝却使䲭枭居。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一对乌鸦的故事,隐喻孝子李思亲对亡母的深情。全诗分为三部分,像一部微型电影:

1. 乌鸦家庭的悲剧(前7句) 诗人用高松上双乌鸦筑巢育雏的画面开篇,像温馨的家庭纪录片。但好景不长,当小乌鸦长大时,父母却双双离世,只剩幼鸟在月夜孤鸣。这里用动物故事暗喻人类亲子关系,比直接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更揪心。

2. 孝子的报恩(中间7句) 镜头转到现实中的西溪南山,孝子像衔土筑巢的乌鸦般为母亲修墓。诗人加入神话色彩:蓬莱仙人被感动,赐予凤凰羽毛和夜明珠照亮墓室。这实际是赞美孝心感天动地,连神仙都来帮忙。

3. 现实的警示(最后5句) 笔锋突然转向批判:孝子离家后,旧宅破败如风雨中的空鸟巢。结尾更犀利——用秦朝典故讽刺有些人像猫头鹰霸占好位置,却不懂珍惜家庭。就像现在有些人住着父母买的房,却不愿赡养老人。

全诗妙在双线叙事:表面是乌鸦寓言,内核是孝道故事。用动物喻人,比直白说教更打动人。特别是"月明夜静雏影孤"的画面,任何失去过亲人的人都能感同身受。最后的神话与现实对比,既给孝子安慰,又给不孝者警醒,像一面照妖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