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乘船夜行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景物和情感变化,展现了离别与思念的复杂心境。
开头两句写主人公登上小船,回头还能看见山城中的高楼,暗示这是一次寻常的小别,而非永别。"玉楼"给人一种美好却遥远的感觉,为下文埋下伏笔。
中间四句写船行过程。"今夕依然"说明是惯常的夜航,但"不觉过芳洲"暗示主人公心不在焉。随后笔锋一转,由实景转入心理描写:枕上惊醒的孤独,让人突然想起家中还有牵挂自己的人。这里"闺中作远游"是点睛之笔,明明是自己在远行,却想着家中妻子仿佛也在经历离别之苦。
结尾两句最动人。船头风声水声不绝于耳,而"绿波东下泪西流"的对比极具画面感:江水向东流去,自己的眼泪却往西(家的方向)流。这个巧妙的意象把物理方向与情感方向的对立统一起来,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
全诗妙在将一次普通夜航写得如此深情。没有直接哭诉离愁,而是通过"不觉过芳洲"的走神、"醒孤梦"的恍惚、"泪西流"的矛盾等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内心汹涌的思念。景物描写清新自然,情感表达含蓄深沉,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