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仰望星空的场景,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和淡淡的惆怅。
诗中的"穿针楼"暗指七夕节女子乞巧的习俗,但此时楼上笼罩着秋雾,暗示节日的热闹已经消散。"织女佳期又隔年"直接点明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的遗憾。
后两句最有意境:夜深人静时,有人吹着笛子("斜笛"),笛声悠扬却吹不落天上的银河。诗人用"一条银汉挂秋天"这个绝妙的比喻,把横贯夜空的银河比作挂在秋空中的一条闪亮丝带,既写出了银河的璀璨壮美,又暗含了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的哀愁。
整首诗把神话传说、自然景观和人间情感完美融合,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营造出一个既辽阔又细腻的秋夜星空图。我们仿佛能看到诗人独自仰望星空,听着远处飘来的笛声,心中泛起对爱情、对时光的无限遐思。
李群玉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