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疏(己亥稿上,清光绪二十五年春、夏)

绮疏面面拓云蓝,吹彻银笙酒半酣。
倾国名花春第一,新年眉月夜初三。
吉金铸镜镌心语,暖玉敲枰试手谈。
烂熳东风桃杏嫁,满天红雨梦江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江南春色的眷恋。

首联“绮疏面面拓云蓝,吹彻银笙酒半酣”写的是华丽的窗户四面敞开,映照着蓝天白云,悠扬的笙箫声回荡在空气中,人们饮酒微醺,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这里的“绮疏”指精美的窗户,“云蓝”形容天空的蔚蓝,“银笙”是乐器的美称,整体营造出一种富贵闲适的生活画面。

颔联“倾国名花春第一,新年眉月夜初三”进一步点明时节:春天最美的花朵绽放了,正月初三的夜晚,新月如眉。这两句用“倾国名花”形容花朵的绝美,用“眉月”比喻纤细的新月,既写出春花的艳丽,又暗示时间的推移。

颈联“吉金铸镜镌心语,暖玉敲枰试手谈”转入细节描写:用贵金属铸造的镜子上刻着心里话,用温润的玉石棋子对弈。“吉金”指上等金属,“暖玉”形容玉石的温润,“手谈”是下围棋的雅称,这两句通过精致的器物和文雅的活动,展现主人公高雅的生活情趣。

尾联“烂熳东风桃杏嫁,满天红雨梦江南”是全诗高潮:东风吹拂下,桃花杏花纷飞如雨,仿佛在举办盛大的婚礼,这漫天红雨让作者梦回江南。“桃杏嫁”用拟人手法写花落之美,“红雨”比喻纷飞的花瓣,最后“梦江南”点明对江南春色的魂牵梦萦。

全诗以春景为主线,从富贵闲适的生活场景,到细腻雅致的日常活动,最后落笔于对江南的思念,层层递进。诗人用“银笙”“暖玉”“红雨”等富有质感的意象,调动读者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让整首诗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又透露出淡淡的乡愁。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