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地异桃源亦自仙。
权为藕孔避兵人。
洞猿野鹤许忘年。
鬓色莫凭林色染,泉声何似杀声寒。
又防流去作狂澜。

现代解析

这首《浣溪沙》描绘了一个人在战乱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场景,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先,诗人提到“地异桃源亦自仙”,意思是即使这个地方不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也依然像仙境一样美好。这里,诗人通过对比,暗示了现实世界的混乱与眼前的宁静形成鲜明反差。紧接着,“权为藕孔避兵人”一句,用“藕孔”比喻一个狭小但安全的避难所,表达了在战乱中寻找暂时安宁的无奈。

接下来的“洞猿野鹤许忘年”进一步描绘了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猿猴和野鹤象征着自然与自由,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像它们一样,忘却时间的流逝,远离尘世的纷扰。

下半阕中,“鬓色莫凭林色染”一句,诗人提醒自己不要因为周围的环境而忽视了岁月的痕迹,暗示了内心的挣扎与矛盾。而“泉声何似杀声寒”则通过对比泉水的声音和战场上的杀声,表达了对战争的恐惧与厌恶。最后一句“又防流去作狂澜”则流露出对未来的担忧,害怕平静的生活再次被战乱打破。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避难者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用自然景象来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不安。这种对和平的向往与对战争的恐惧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首诗词的核心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