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席间小妓的动人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美丽和风韵。
前两句"獭髓微痕玉有瘢,双眉淡淡扫春山"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来描写女子的妆容。第一句说她的皮肤像抹了珍贵的水獭髓膏般光洁,只有极细微的痕迹,就像美玉上几乎看不见的瑕疵。第二句形容她淡扫的眉毛如同春天的远山般柔和秀美。
后两句"珠江风月无边好,都在佳人浅黛间"将视线从女子身上扩展到整个环境。诗人说珠江畔的风光月色虽然无限美好,但所有这些美景似乎都凝聚在这位佳人淡淡的眉黛之间。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把整个珠江的美景都"装进"了佳人的眉眼之中,突出了她的魅力之大。
全诗最妙的地方在于:诗人没有直接说女子有多美,而是通过周围环境的衬托,通过比喻和联想,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这份美丽。就像我们夸一个人好看,不说"你真漂亮",而说"今天的阳光都为你而明亮"一样,显得更加含蓄动人。
这种写法既展现了女子的美貌,又体现了珠江的风景,更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