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至死不渝的爱情,用直白而炽烈的语言表达了恋人间的深情与决心。
前两句"恩重惟拚一命酬,狂心那复恤娇羞"是说:你对我的恩情太重,我愿用生命来报答。爱到疯狂时,哪还顾得上害羞矜持?这里展现了爱情中不顾一切的冲动与奉献精神。
中间四句用了两个神话典故:"行云神女"指巫山神女(象征短暂欢会),"奔月嫦娥"指月宫嫦娥(象征永恒孤寂)。诗人说:就算神女般的欢愉难以持久,嫦娥般的孤寂我也能忍受。美梦虽无痕迹,誓言却永不消逝。这里体现了对爱情中甜蜜与苦涩的双重接纳。
最后两句"两情但使如金石,不作鸳鸯死不休"是全诗高潮:只要我们的感情像金石般坚固,不做成双成对的鸳鸯誓不罢休。用"金石"比喻坚贞,"鸳鸯"象征恩爱,直白有力地表达了生死相随的决心。
全诗语言热烈直率,没有太多修饰,就像恋人间的肺腑之言。通过神话对比和自然比喻,把爱情中的狂热、坚贞、牺牲精神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爱情力量。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