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迷茫中找到方向的顿悟时刻,充满生活哲理。
第一句"自从失道人多岐"就像现代人说"自从人生道路出现分叉口"——讲的是人面对选择时的迷茫困惑。第二句"擿植冥行信所之"用摸着棍子走夜路的画面,生动表现了人盲目摸索前行的状态。
最精彩的是后两句:昨夜突然找到正确道路的惊喜,发现那盏孤灯就是自己生命的方向标。这里的"孤灯"既是实指夜行时的照明灯,更是象征人生指引——或许是一个简单的信念、一个明确的目标,在黑暗中突然变得清晰可见。
全诗妙在用"找路-迷路-找到路"的日常经历,隐喻人生探索的过程。特别是"忽然"二字,精准捕捉了灵感闪现、豁然开朗的瞬间。最后把"灯"与"命"等同,传递出朴素而深刻的生命体验:人活一世,不过是在寻找那盏照亮自己道路的灯。这种将深刻哲理融入生活场景的表达方式,正是古诗打动人心的地方。
林之奇
(1112—1176)宋福州侯官人,字少颖,号拙斋,世称三山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累官校书郎。时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之说,之奇言此书为邪说。后由宗正丞提举闽舶,奉祠家居。吕祖谦曾从之学。卒谥文昭。有《尚书集解》、《拙斋集》、《观澜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