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九
正阳和气万类繁,君王道合天地尊。黎人耕植于义圃,君子翱翔于礼园。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咎繇为谋不仁远,士会为政群盗奔。
克宽则昆虫内向,彰信则殊俗宅心。浮桥有月支抱马,上苑有乌孙学琴。
赤玉则南海输赆,白环则西山献琛。无劳凿空于大夏,不待蹶角于蹛林。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和谐社会,展现了君王以道德和仁政治理国家的景象。
首先,诗中提到的“正阳和气万类繁”描绘了一个气候宜人、万物繁荣的美好环境。君王以“道合天地尊”的理念治理国家,意味着他的统治顺应自然规律,受到天地的尊重。
接着,诗中描述了百姓在“义圃”中耕作,君子在“礼园”中自由翱翔。这里的“义圃”和“礼园”象征着道德和礼仪的熏陶,意味着人们在社会中遵循正义和礼节,生活和谐有序。
诗中还提到“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强调了感恩和回报的思想。收获果实的人会想到栽种的树木,饮水的人会怀念水源的源头。这表达了人们对于恩惠的感激和回报。
随后,诗中列举了一些历史上的贤臣,如咎繇和士会,他们以智慧和仁政治理国家,使得不仁之人远离,盗贼无处藏身。这表明了贤臣的重要性以及仁政的威力。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国家的繁荣和外邦的朝贡。浮桥上有月支人抱着马匹,上苑中有乌孙人学习琴艺,南海的赤玉和西山的白环作为贡品进献。这些细节展示了国家的强盛和外邦的尊重。
最后,诗中提到“无劳凿空于大夏,不待蹶角于蹛林”,意味着国家不需要通过武力征服他国,而是通过道德和仁政自然而然地赢得尊重和归附。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社会,强调了君王以道德和仁政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以及百姓和贤臣在其中的作用。它传达了一个和谐、繁荣、道德高尚的社会愿景。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