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画家的创作过程,以及他对佛教人物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词提到“穷颜妙画今虎头”,意思是这位画家的技艺高超,画出的作品如同活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表现力。然后,诗人提到这位画家“忽以武侯为范侯”,说明他能够灵活地将历史人物(如武侯诸葛亮)转化为他笔下的艺术形象,展现出他对人物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力。
接着,诗词提到“他日却写十比丘”,意味着画家接下来要描绘的是十位佛教比丘(僧人)。诗人称赞画家“下笔不数僧贯休”,意思是画家的技艺超过了以往著名的画僧贯休,说明他的画技非常高超。
在描述画家的创作状态时,诗词提到“作佛作相三昧游”,意思是画家在创作佛教人物时,仿佛进入了禅定般的专注状态,能够深刻理解和表现佛教的精髓。而“在江在海两浮沤”则比喻画家的心灵如同江河大海中的泡沫,既自由自在,又与佛教的“空”理相通。
最后,诗词提到“丈夫心机入法流,到处还渠第一筹”,意思是这位画家的心思和技法都融入了佛教的教义中,无论他画什么,都能展现出最高的艺术水准。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一位画家创作过程的描绘,展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中的高超技艺和深刻理解,尤其是对佛教人物的独特表现力。诗人赞美了画家的艺术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教艺术的敬仰。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