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粤十四年矣,爱其风土人物,将长为乡人,诗以志之;十五、十六、十七叠韵 其二 (戊申稿,清光绪三十四年)
一曲清江几画楼,水松阴里暑全收。
孟尝去后珠仍海,宋璟来时瓦此州。
万斗量花持互市(凡买素馨、茉莉花皆以斗计。),十年种果等封侯。
粤讴听久吾能解,拚己将心与解愁。
孟尝去后珠仍海,宋璟来时瓦此州。
万斗量花持互市(凡买素馨、茉莉花皆以斗计。),十年种果等封侯。
粤讴听久吾能解,拚己将心与解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在广东生活十四年后所写,表达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融入当地生活的感受。全诗用通俗的意象展现了广东的风土人情,情感真挚。
首联"一曲清江几画楼,水松阴里暑全收"描绘了广东水乡的清凉景致:弯曲的江边矗立着精美的楼阁,水边松树的绿荫完全驱散了暑热。这里用"画楼"和"水松"两个典型意象,勾勒出岭南特有的水乡风貌。
颔联"孟尝去后珠仍海,宋璟来时瓦此州"借用历史典故: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离开后,合浦珍珠依然盛产;宋璟(唐代贤相)到来时,这里已是繁荣之地。这两句暗喻无论谁来谁往,广东始终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
颈联"万斗量花持互市,十年种果等封侯"生动描写了当地特色:鲜花交易用斗计量(茉莉、素馨等花卉是广东特产),种植果树就像等待封侯拜相般需要长期投入。这两句通过市井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广东人务实又富有生活情趣的一面。
尾联"粤讴听久吾能解,拚己将心与解愁"是最动人的表白:听久了粤语歌谣,诗人已经能听懂其中含义,甚至愿意敞开心扉,用这些歌谣来排解忧愁。这里的"粤讴"指广东民间歌谣,"拚己"是方言,意为"豁出去",表明诗人完全融入了当地生活。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人作为一个外乡人,经过十四年生活后对广东产生的深厚情感。他用市井生活的细节(量花、种果)、方言歌谣等元素,展现了一个外乡人逐渐理解、接纳并最终爱上异乡文化的过程。这种文化交融的体验,在今天这个人口流动频繁的时代,尤其能引起共鸣。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