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楼

傍家亭馆占湖东,寂寞为邻祗陆公。
竹树一堤如有碍,乾坤万象自无穷。
棹歌远入秋波绿,塔影中分晚照红。
尊酒待游烟雨景,画图著我笠蓑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烟雨画卷,用平实的语言传递出宁静悠远的生活情趣。

开篇两句像是给画面定位:烟雨楼的位置在湖东,旁边只有陆公(可能指陆羽或某位隐士)作伴,显得清幽寂寥。这里用"寂寞"不是真的孤独,而是强调远离喧嚣的闲适。

中间四句用一系列生动的画面构建意境:竹林堤岸像是故意挡住喧嚣,守护这片小天地,而堤外却是广阔无边的世界。秋日湖面上,渔夫的歌声混着碧波荡漾,夕阳把塔影分成两半,染红了半边天。这些画面动静结合,色彩明丽(绿波、红霞),既有近景细节又有远景开阔。

最后两句把读者拉入画中:诗人备好酒等待烟雨朦胧的美景,而他自己也想融入这幅画,成为那个披蓑衣的老渔翁。这里透露出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在烟雨楼中饮酒赏景,自己就是风景的一部分。

全诗妙在把建筑、自然、人和谐地融为一体,通过"堤岸挡喧嚣"的巧思、"塔影分夕阳"的奇想,把平常景物写出新意。最后"笠蓑翁"的设想尤其生动,让整幅画面突然有了生活气息,仿佛能看见一位悠然自得的老人坐在烟雨楼头,与天地同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