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无罪福》用大白话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刻意追求"善有善报"反而可能失去本心,但也不能因此放纵作恶。
前四句像在说反话:一个人整天忙忙碌碌,其实可能根本没真正"行动";整天打坐修行,未必真的在"静修"。刻意行善就像做交易,反而算不上真功德;但如果说作恶也没关系,这更是危险的想法。
后四句是严肃提醒:如果还没真正看透人生本质,千万别拿"行善无用"当借口胡作非为。就像现在流行的"躺平"说法,诗中警告:嘴上说"善恶无所谓"很简单,但真要作恶,死后(指长远后果)还是要付出代价的。
全诗精髓在于:真正的修行不在表面功夫,不是算计功德的行为艺术。但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把"无所谓"当成放纵的借口。就像生活中,做好事如果只为求表扬,就变味了;但若因此干脆做坏事,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张伯端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