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邑尉朱登仕告老归华亭用玉局老仙寄王庆源韵

君不能黄冠还乡乞鉴湖,又不能拿舟送米烦胡奴(原校:亦作又不能强颜题尺依歌奴)。
白头真负平生志,妙年毫端敌万夫。
向来恶少虎负嵎,职当疾走编其须。
裤靴不是老者事,腰间羽箭吾初无。
挥杯劝影古寺底,日有野老争携壶。
颇遭官长劝归欤,妇能右摈儿左扶。
但令妻病足鹿脯,何忧儿寒止熨襦。
莼丝作羹盐未下,鲈鲙切玉秋不癯。
华亭自昔托鹤唳,蕙帐后夜闻猿呼。
不羡人间冶容子,团圆十五正当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送别一位即将退休回家的老朋友朱登仕而作,通过描述朱登仕的生活态度和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诗的开头部分提到了两种放弃仕途的选择:一是像古代的隐士一样回到家乡,坐在鉴湖边过着悠闲的生活;二是像古代的文人一样乘舟回家取米,找仆人帮忙。但诗人认为这些都不是朱登仕的选择,因为朱登仕有着自己坚定的理想和目标。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朱登仕年轻时的才华横溢,他才华出众,如同万夫之勇。在接下来的几行中,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那些年轻时肆意妄为、依赖他人的人的评判,认为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君子。然后诗人笔锋一转,赞美朱登仕淡泊名利,不追求虚荣,不做那些不合适的、属于年轻人的事情,也不做那些老年人不应该做的事情。

在对朱登仕退休生活的描写中,诗人想象了朱登仕在古寺里与酒影共饮的场景,还描绘了他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画面。即使面对官长的催促和生活的压力,妻子和孩子也能给予他温暖和支持。诗中提到的鹿脯和熨襦,象征了家庭的关爱和生活的简单。

最后,诗人提到了朱登仕家乡华亭的美好景色,以及对鹤唳和猿啼的向往。诗的结尾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朱登仕的赞美,认为他不羡慕那些在外追求美貌、安逸生活的人,而是向往一种真正的自由和平静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朱登仕的生活态度和理想世界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递了诗人自身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