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送别诗,当时苏辙奉命出使契丹。全诗情感真挚,既有兄弟分别的不舍,又饱含对弟弟的鼓励和家国情怀。
首联"云海相望寄此身"用云海相隔的景象,表达兄弟即将远隔千里的不舍。"那因远适更沾巾"则强忍泪水,劝弟弟不要因远行而悲伤,展现兄长风范。
颔联"不辞驲骑凌风雪"描写弟弟不畏艰险的使者形象,"要使天骄识凤麟"是核心句,用"凤麟"比喻中原杰出人才,希望弟弟向契丹展示大宋的文化风采。
颈联"沙漠回看清禁月"想象弟弟在塞外回望京城明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则写自己将在杭州思念弟弟,时空交错中见深情。
尾联最妙,"单于若问君家世"设想契丹首领询问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表面谦虚,实则自豪。苏轼叮嘱弟弟不要炫耀家世,这个叮嘱本身反而彰显了苏氏兄弟的才名远播。
全诗将家国情怀、手足之情和文人风骨完美融合,既有"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又有"但愿人长久"的温情,展现了苏轼作为兄长和诗人的双重魅力。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