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揭露了古代地方官吏对百姓的残酷剥削。
前两句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官吏搜刮民脂民膏就像斧头砍柴一样凶狠,严苛的法律折磨百姓就像热油烧骨头一样痛苦。后两句具体写压榨手段:官府死守着对少数民族的布匹税收不肯减免,县衙最着急的事就是逼迫少数民族服劳役。
全诗像一幅简笔漫画,四句话就勾勒出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没有华丽辞藻,但"斧樵""膏烧"这种接地气的比喻让人瞬间感受到压迫的残酷。诗人站在被剥削的少数民族立场发声,让读者看到古代底层人民在苛政下的悲惨处境,这种为民请命的精神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