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许成子魏华文二魁吴文伯节判陈表之教授卢仲修军资以考西省试同集

昼绣归来自帝京,魁星双照锦官城。
持衡称职真能事,劝驾何功亦与荣。
细与论文重款接,要看落笔更纵横。
我归便作江湖计,试目需君辅太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文人雅集的场景,表达了对才华与功名的赞美,同时暗含诗人对归隐江湖的向往。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读来如见其人。

首联"昼绣归来自帝京,魁星双照锦官城"用"昼绣"(华丽的官服)和"魁星"(象征功名)点明主人公从京城荣归,双星高照的意象暗示两位才子(许成子、魏华文)同时高中,喜气洋洋。

颔联"持衡称职真能事,劝驾何功亦与荣"直接夸赞二人:一个像持秤般公正称职,一个虽只是劝驾(辅助性工作)却也共享荣耀。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务实精神的欣赏——无论主次职位,尽职即是光荣。

颈联"细与论文重款接,要看落笔更纵横"转入雅集现场:大家细细品评文章、热情接待,更期待看到他们(中举者)挥毫泼墨的潇洒文采。"纵横"二字既写笔势,也暗赞才思。

尾联"我归便作江湖计,试目需君辅太平"笔锋一转,诗人自陈将归隐江湖,但郑重嘱托:我虽退隐,仍期待你们(新科才子)辅佐天下太平。这里既有洒脱,又含期许,展现了中国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双星""持衡""纵横"等形象比喻,让科举、文采等抽象概念变得可视可感
2. 在喜庆氛围中暗藏人生选择——既赞美功名,也坦然表达归隐之意
3. 结尾的嘱托使私人聚会升华到家国情怀,显得真挚而不说教

就像现代人聚会时既会庆祝朋友升职,也会聊到人生规划一样,这首诗用家常话写出了知识分子的抱负与情怀,至今读来仍能引起共鸣。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