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花

紫雾函灯檠,彤霞逼绮寮。
吴宫何薄命,楚梦不终朝。
半被曾羞问,邻墙却悔招。
莫移风雨怨,更嘱鹊为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槿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槿花的美丽与短暂,暗含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紫雾函灯檠,彤霞逼绮寮”用绚丽的色彩渲染槿花的姿态——紫色的雾气像笼罩着灯台,红霞映照着华美的窗棂。这里用“紫雾”“彤霞”比喻槿花盛开的艳丽,画面感极强。

颔联“吴宫何薄命,楚梦不终朝”借历史典故表达惋惜。吴宫美女(如西施)命运多舛,楚王的美梦(如巫山云雨)也难长久,暗指槿花虽美却花期短暂,如同红颜易老、欢愉易逝。

颈联“半被曾羞问,邻墙却悔招”转向更私密的情绪。“半被”可能暗指半遮半掩的羞涩,而“邻墙悔招”则像在说:花开时招人喜爱,可凋零后又让人后悔当初的瞩目。这里或许暗含对人情冷暖的感慨——盛时被人追捧,衰时无人问津。

尾联“莫移风雨怨,更嘱鹊为桥”是诗人的劝慰:别怪风雨摧残花朵(暗指别怨命运无常),不如嘱托喜鹊搭桥(借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典故),寄托美好愿望。这里既有对脆弱生命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全诗精髓: 诗人用槿花比喻美好却易逝的事物(如青春、爱情、荣华),通过浓艳的色彩与凄凉的结局对比,表达“好景不长”的哀愁,但结尾又试图超越伤感,用神话意象传递一丝希望。全诗语言华丽却情感深沉,让人在惊艳之余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刘筠

(971—1031)宋大名人,字子仪。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