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艮斋先生讲学之所

克斋从学艮斋地,溪友幸从诗友游。
泉响如闻读书韵,山容犹带济时忧。
呜呼道在人何在,籍甚名留迹不留。
欲揖高风宁复得。归欤□□□抔□。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访艮斋先生讲学之所》表达了对艮斋先生讲学之地的怀念与感慨。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和朋友一起游历艮斋先生的讲学之地,感受到了一种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氛围。

首先,诗人提到自己是从克斋来到艮斋先生的讲学之地,与溪边的朋友一起游历,仿佛回到了过去与诗友们共同学习的时光。这里的“泉响如闻读书韵”形象地描绘了泉水的声音仿佛还回响着当年读书的韵律,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接着,诗人望着山景,发现山的容貌似乎还带着一种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里“山容犹带济时忧”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山水之间似乎还留存着艮斋先生当年的忧国忧民之情。

随后,诗人感叹道:“呜呼道在人何在,籍甚名留迹不留。”这句话意思是,艮斋先生所传授的道理依然存在,但当年的讲学之人已经不在了,他的名声虽然流传下来,但具体的遗迹却难以寻觅。这表达了诗人对艮斋先生的深深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渴望能够再次感受到艮斋先生的高尚风范,但这一切已经难以重现。这里的“欲揖高风宁复得”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追思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人心中的感慨与遗憾溢于言表。

整首诗词通过对艮斋先生讲学之地的游历,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熊克

建宁建阳人,字子复。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知诸暨县。尝以文献曾觌,觌白于孝宗,得为校书郎。屡有论奏,言防御金人之策,孝宗嘉其识体,除起居郎兼直学士院。后出知台州,奉祠卒,年七十三。生平博闻强记,尤熟宋朝典故。有《九朝通略》、《中兴小历》、《诸子精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