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雁"为线索,通过对比雁与人的不同命运,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愁绪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大雁和人一起离开故乡,如今大雁已归来,人却还漂泊在外。这里用大雁的"按时归来"反衬人的"有家难回"。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诗人羡慕大雁能自由翱翔在辽阔天空,独自飞回故乡的山林。看着云水茫茫,愁绪万千,感叹自己在尘世中奔波,早已偏离了最初的人生规划。
最后两句是警醒:远方布满捕鸟的暗箭(暗指世道险恶),劝诫大雁(其实也是劝自己)不要贪恋他乡的富足生活,暗示应该早日归乡。
全诗借雁抒怀,语言朴实却情感深沉。通过人与雁的对比,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透露出对现实处境的无奈,最后以"不要贪恋他乡富贵"的自我告诫作结,显得格外动人。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