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赠林非闻前辈(明癸未进士。)

墙东有何好,委身其间者。
往往有人在,岁月定潇洒。
我闻万物若刍狗,何物一官真敝帚。
乾坤清气本生人,横目二足宁相负。
四明山,雪窦水,芒鞋竹杖追黄绮。
冬一裘,夏一葛,芝房松鬣无饥渴。
当时海水变桑田,今见文思帝则天。
手抛柏子高千尺,回首优游六十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生活的隐士形象,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然逍遥的向往。

开头四句用"墙东"典故(东汉隐士王君公隐居墙东的典故),点出隐士生活的自在潇洒。"万物若刍狗"借用老子典故,说世间万物都像草扎的狗一样没有价值,官职更是像破扫帚一样不值得留恋。

中间部分展现隐士的生活状态:穿着草鞋拄竹杖在四明山、雪窦水间漫游,冬天一件皮袄夏天一件葛衣,以松果灵芝充饥解渴。这种简朴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充满道家"天人合一"的意境。

最后四句形成时空对比: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但隐士六十年来始终保持着精神自由。"手抛柏子"这个动作既写实(抛撒柏树种子),又象征播撒超脱的精神种子,暗示隐士的高洁品格会像柏树一样长青。

全诗通过鲜明的隐逸形象和自然意象,传递出"看破名利、回归本真"的人生智慧,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能让现代读者感受到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永恒主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