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孤山
岷嶓水自巴蜀来,西江彭蠡亦壮哉。
众流于此相会合,滚滚一道由天开。
控引百川水,日夜俱朝宗。
万古君臣义,江流无不同。
两山相峙青壁立,一柱擎天高万尺。
閒云宿雾任往来,巨浪惊涛从射激。
织绡祗畏蛟魅愁,然犀须恐鱼龙泣。
半山亭榭赤栏干,仙女神游昼往还。
鸾鹤何须阆苑风,环佩谩许留尘寰。
我有登高兴,未获造其间。
络石吐花碧,映水桃竹斑。
吴公雄笔照绝岛,邵庵学士同跻攀。
风流数老不复见,遗馀墨笔留空山。
远招山之灵,酹以一壶酒。
禹公碣石今尚存,伏波铜柱终难朽。
俛仰人间无尽情,万岁千秋惟尔寿。
众流于此相会合,滚滚一道由天开。
控引百川水,日夜俱朝宗。
万古君臣义,江流无不同。
两山相峙青壁立,一柱擎天高万尺。
閒云宿雾任往来,巨浪惊涛从射激。
织绡祗畏蛟魅愁,然犀须恐鱼龙泣。
半山亭榭赤栏干,仙女神游昼往还。
鸾鹤何须阆苑风,环佩谩许留尘寰。
我有登高兴,未获造其间。
络石吐花碧,映水桃竹斑。
吴公雄笔照绝岛,邵庵学士同跻攀。
风流数老不复见,遗馀墨笔留空山。
远招山之灵,酹以一壶酒。
禹公碣石今尚存,伏波铜柱终难朽。
俛仰人间无尽情,万岁千秋惟尔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小孤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壮丽的自然景观
诗的开头用长江、岷江、彭蠡湖等大江大河的汇流来烘托小孤山的雄伟气势。"滚滚一道由天开"形容江水奔涌,仿佛是天开辟出的奇观。接着用"一柱擎天高万尺"突出小孤山如擎天柱般耸立的姿态,而"巨浪惊涛"的描写更增添了动态的震撼感。
2. 神话与历史的交融
诗中提到"仙女神游"、"鸾鹤"等神话意象,赋予山峰神秘色彩。同时引用大禹治水的碣石、伏波将军的铜柱等历史典故,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联系起来,让山水有了更厚重的文化底蕴。
3. 借景抒怀
诗人登高望远,看到"络石吐花"、"映水桃竹"等美景,却感叹"风流数老不复见",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如吴公、邵庵学士)的追慕之情。最后以"万岁千秋惟尔寿"作结,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山河永恒的赞叹。
4. 语言特色
全诗善用夸张(如"高万尺")、比喻(如"一柱擎天")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如"閒云宿雾"与"巨浪惊涛"的对比),既有宏大气势,又有细腻描写,读来画面感极强。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风景记录,更通过山河的壮美引发对历史、人生的思考,让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时间的长河和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