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晦日刘吉士招余偕祁编修田吉士何孝廉崇效寺纳凉次去年看牡丹韵
都门凉宇多归僧,与僧结夏夫谁能。
久思古寺暂逃暑,恰来嘉约欢然兴。
山门绿暗树如幄,竹院红湿花交塍。
顿遣平头罢摇扇,俨离裸壤思垂缯。
自从五月苦炎热,如坐深甑遭炊烝。
有时入夜大雷电,疾风猛雨相凭陵。
朝来蕴隆略如昨,目极禅阁无由登。
何期四子有同契,合并令我烦怀澄。
惟余知举留憾事,独遗表圣惭王凝。
牡丹作花事已往,楸叶又落情难胜。
浮生小聚类萍梗,流光过眼如风镫。
夏凉寒燠众所愿,造物伊谁云爱僧。
浮瓜折藕且取适,褦襶触热宜为惩。
试披画卷问朴老,几人来此招凉曾。
久思古寺暂逃暑,恰来嘉约欢然兴。
山门绿暗树如幄,竹院红湿花交塍。
顿遣平头罢摇扇,俨离裸壤思垂缯。
自从五月苦炎热,如坐深甑遭炊烝。
有时入夜大雷电,疾风猛雨相凭陵。
朝来蕴隆略如昨,目极禅阁无由登。
何期四子有同契,合并令我烦怀澄。
惟余知举留憾事,独遗表圣惭王凝。
牡丹作花事已往,楸叶又落情难胜。
浮生小聚类萍梗,流光过眼如风镫。
夏凉寒燠众所愿,造物伊谁云爱僧。
浮瓜折藕且取适,褦襶触热宜为惩。
试披画卷问朴老,几人来此招凉曾。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几个朋友在炎炎夏日相约去寺庙避暑的闲适时光,通过生动的场景对比和人生感慨,传递出对自然清凉的向往和对时光易逝的淡淡忧伤。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头写夏日酷热难耐("五月苦炎热/如坐深甑遭炊烝"用蒸笼比喻闷热),突然收到朋友邀约去古寺纳凉,顿时心生欢喜。这里用"山门绿暗""竹院红湿"描绘出寺庙清凉幽静的环境,与城里的燥热形成鲜明对比。
2. 中间部分写聚会时的惬意。朋友们志趣相投("四子有同契"),在寺庙中吃瓜折藕、赏画谈天,暂时忘却了尘世烦恼。但看着凋谢的牡丹和飘落的楸叶,又不禁感叹时光飞逝("流光过眼如风镫")。
3. 最后流露出一种通达的人生态度:虽然明白人生聚散无常("浮生小聚类萍梗"),但还是要珍惜当下,享受这难得的清凉聚会。末尾以"试披画卷问朴老"的闲雅场景作结,余韵悠长。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平头罢摇扇"等生活细节真实再现了从酷热到清凉的转变
- "浮瓜折藕"等画面充满夏日生活情趣
- 在消暑闲适中融入对生命的思考,显得洒脱而不沉重
- 语言清新自然,就像朋友间闲谈般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