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陈生的中年人,快五十岁了却找不到地方种竹子(象征清高品格),而他的老丈人家门口种满了翠竹("两面千竿绿"显得很气派)。陈生整天为琐事烦恼皱眉,觉得自己和竹子这种高雅植物格格不入,就像俗人硬要装风雅("二气岂相宜")。
竹子在这里拟人化了,委屈地说自己投错了胎("琅玕诉失所"),宁愿像陶渊明的菊花那样遇到懂它的主人。最后两句是亮点:幸好老丈人有个懂生活的儿子(徐卿儿),能让陈生暂时忘记烦恼,像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那样体会到竹子的美好。
全诗用幽默对比的手法,通过"没竹子的女婿"和"有竹子的老丈人"的对照,暗讽附庸风雅的现象,最后又用"忘肉"的典故回归到真正的生活情趣,既有自嘲又透着智慧。
陈藻
宋福州福清人,字元洁,号乐轩。师事林亦之,为林光朝再传弟子。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卒年七十五。私谥文远。有《乐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