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未嫁女子弹奏琵琶的场景,通过简单明快的语言传递出音乐与青春交织的美感。
前两句"娉婷未嫁惜琵琶,借与诗人著意誇"直接勾勒出一位姿态美好的待嫁少女珍爱琵琶的形象。诗人借用她的琵琶来创作,显然被她的音乐深深打动。"惜"字透露出少女对琵琶的珍视,也暗示她将情感寄托在音乐中。
后两句"不数前人推引曲,只矜赵女绮罗花"运用对比手法:少女不弹奏那些前人推崇的经典曲目,而是自信地展现自己的风格。"赵女绮罗花"的比喻既形容她衣着华美,也暗指她像古代赵国美女一样才艺出众。
全诗通过"未嫁少女"与"琵琶"的组合,巧妙融合了青春之美与音乐之美。诗人没有刻意描写琵琶曲调如何动人,而是通过旁观者的反应(诗人要借来写诗夸赞)和少女的自信姿态,让读者自己想象那琵琶声的迷人之处。这种留白的艺术手法,反而让诗歌更有韵味。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