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序

闷如愁红著雨,卷地吹不起。便故人渺渺,相逢前事,欲语还己。凝望久、荒城落日,五湖四海烟浪里。问而今何处,寄声旧时邻里。
闲说那回,海上苏李。雪深夜如被。想携手、汉天不语,叫□不应疑水。待河梁、一尊落月,生非死别君如酹。望故人阁上,依稀长剑方履。
古人已矣,垂名青史,谓当如此矣。又谁料浮沈,自得鱼计。赏心乐事,良辰美景,撞钟舞女,朱门大第。雕鞍骏马番装笠,笑虚名何与身前事。区区相望,饿死西山,悬目东门,人生何乐为此。
古人已矣,天下英雄,使君与操耳。听喔喔、鸡鸣早起,屡舞徘徊,痛饮高楼,狂歌过市。苍苍万古,羲农周孔,文章事业星辰上,至而今、枯见银河底。笑他黄纸除君,红旗报我,为君助喜。

现代解析

这首《莺啼序》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人生无常、功名虚幻的感慨,充满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全诗可分为几个层次来理解:

1. 开篇的孤寂与怀旧
开头用"闷如愁红著雨"比喻心情沉闷,像被雨水打湿的花瓣般沉重。诗人想起故人已远,往事如烟,想倾诉却无从说起。望着荒城落日和四海烟浪,不知该向何处寄托思念。这里用落日、荒浪等意象烘托出苍凉心境。

2. 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诗中提到"海上苏李"(可能指苏轼、李白),用"雪深夜如被"的奇特意象,暗示这些文人曾像雪夜里的旅人一样孤独。又用"汉天不语"等句,表现古人壮志难酬的无奈。河梁诀别、长剑方履等典故,都在说英雄终将逝去,只留青史虚名。

3. 对功名富贵的讽刺
诗人直言"笑虚名何与身前事",讽刺那些追逐钟鼓歌舞、朱门豪宅的行为。提到"饿死西山"(伯夷叔齐典故)与"悬目东门"(伍子胥典故),说这些执着最终都是虚空。反问"人生何乐为此",点破富贵如浮云的真相。

4. 借酒消愁的狂放
后段出现"痛饮高楼""狂歌过市"的豪放形象,看似洒脱,实则用放纵来对抗现实。提到伏羲、周公等圣贤,说他们的事业虽如星辰闪耀,但如今银河都已干枯——暗示再伟大的功业终将被时间吞噬。

5. 结尾的荒诞感
最后用"黄纸除君""红旗报我"这种官场套话作结,故意用喜庆的报功场景反衬人生的荒谬,形成强烈反差。

全诗核心思想是:无论英雄豪杰还是平凡百姓,最终都逃不过时间冲刷。诗人用跳跃的意象(从荒城雪夜到银河星辰)、古今对比的手法,把个人愁绪升华为对永恒命题的思考。语言上既有"雪深夜如被"这样的新奇比喻,也有"笑虚名何与身前事"的直白批判,在苍凉中带着几分黑色幽默。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