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钓台

霜发孤舟客,风帆七里滩。
渔家江树晚,雁影水云寒。
乡近人情好,年丰老虑宽。
归舟真误矣,何事著儒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过钓台》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江边晚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的开头,“霜发孤舟客,风帆七里滩”,写的是诗人自己,一个头发已经花白的旅人,独自驾着小船,在七里滩上乘风破浪。这里的“霜发”暗示了诗人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而“孤舟客”则突出了他的孤独和漂泊感。

接下来的两句,“渔家江树晚,雁影水云寒”,描绘了江边的晚景:渔家的灯火映照着江边的树木,天空中飞过的大雁的影子映衬在水云之间,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这四句诗,通过诗人自己的形象和周围的景物,营造出一种孤寂、寒冷的氛围。

然后,“乡近人情好,年丰老虑宽”,诗人笔锋一转,开始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这里“乡近”指的是故乡已经不远了,而“人情好”则是对故乡人的美好回忆。同时,“年丰”指的是丰收的年景,而“老虑宽”则表示诗人对生活的忧虑也因此而得到了缓解。

最后两句,“归舟真误矣,何事著儒冠”,诗人感叹自己归乡的船似乎错过了什么,不禁疑惑自己为何还要戴着儒生的帽子。这里的“归舟真误矣”表达了诗人对归乡之路的迷茫和不确定,而“何事著儒冠”则是对自己身份的反思和质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边晚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生活的复杂感慨。诗中的孤寂、寒冷与对故乡的温暖回忆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诗人对归乡之路的迷茫和对身份的反思,也反映了当时许多文人的共同心声。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