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暮春时分的伤感画面,通过落花、青苔、柳絮等意象,传递出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愁绪。
前四句写诗人持酒赏花,却发现花瓣不断飘落,愁绪如海潮般涌来。"扫林"暗示想要留住春天,但"更落更难禁"道出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花瓣每落一次,诗人的惋惜就更深一层。
中间四句用数字和色彩形成对比。"片片"凋零的花瓣与"三三"小径(典故出自陶渊明"三径就荒")相映,突出人去花落的寂寥。刚在青苔边坐下,转眼又被"红雨"(落花)沾湿衣襟,展现春逝之快。
后四句用两个典故深化意境。"乘风"暗指成仙(《庄子》列子御风),"立雪"化用程门立雪的典故,诗人自嘲既不能超脱尘世,又难以坚守初心。最后以柳絮欺人、拂之还来的生动画面,将无形的衰老具象化,白发如柳絮般挥之不去。
全诗妙在将寻常的暮春景象与人生感慨自然融合,没有直接说愁,但通过扫不尽的落花、拂不去的柳絮等细节,让读者真切感受到岁月催人的无奈。特别是"红雨沾襟"的意象,既唯美又伤感,把春天最后的绚烂与消逝定格在衣襟上。
刘辰翁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