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约会场景,用细腻的比喻和生动的画面感展现了恋人间的甜蜜互动。
前两句用"新妆比花娇"形容女子精心打扮的美丽,隔着雨雾看她,像隔着一层轻纱,朦胧中更添一份柔美。这里用"灼灼"形容她光彩照人,用"雾绡"比喻雨帘的轻盈透明。
中间四句写两人的默契:他知道我要来就打开小楼等候,又心疼她倚着栏杆等待太久。双鬟侍女像黄莺般传话,两人目光像燕子般偷偷交汇。这里"莺声""燕睇"的比喻特别生动,把少女的活泼和眉目传情写得活灵活现。
最后两句像是恋人间的俏皮话:是不是因为玉楼太高(暗指女子身份高贵),才要用这么多湘竹帘子挡住?这里的"障条条"既写实景,又带着撒娇的意味,把恋人间的亲昵感表现得恰到好处。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了一段微电影:雨帘后的美人、焦急的等待、偷偷的对视,最后定格在随风轻拂的竹帘上。诗人没有直接说"我爱你",但每个画面都在诉说爱意,这种含蓄的表达正是古典诗词最动人的地方。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