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都水

幽燕建都邑,九鼎从而迁。
八政一曰食,仰此东南偏。
岁漕四百万,舳舻相后先。
云帆罢转海,江淮达且沿。
迤逦经齐鲁,有渠昔人穿。
噫此寻丈耳,譬若沟浍然。
置闸以启闭,相时为节宣。
严严鲁山下,平地多流泉。
泉流入漕渠,其始才涓涓。
奫沦惟自足,安知可浮船。
疏导非人力,济世嗟何缘。
张君官水部,治水思昔年。
往来相度之,涤源同九川。
功成既归朝,大臣慕其贤。
封章始朝荐,行李仍夕旋。
维此百泉眼,利博人争传。
入渠有馀沥,可溉万顷田。
只今东方民,老幼咸颠连。
槁项与黄馘,嗷嗷口流涎。
潴泄倘有策,旱涝何须怜。
漕粟国用足,种粟民生全。
他年司马氏,载入《河渠》篇。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古代治理运河和水利工程的故事,核心思想是"治水能造福百姓,功在千秋"。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济世嗟何缘")讲运河的重要性。说京城建在北方(幽燕),但粮食要靠东南漕运,每年要运四百万石粮食。描写了运河从江淮到山东的路线,虽然河道不宽,但通过水闸调节水位很重要。特别提到山东鲁山下的泉水,开始只是涓涓细流,但汇聚起来竟能浮起运粮船,感叹这是大自然的恩赐。

第二部分("张君官水部"到"可溉万顷田")重点表扬张都水这个官员。说他认真考察水利工程,疏通水源像古代大禹治水一样。工程完成后被朝廷重用,因为他治理的百泉不仅能通航,多余的水还能灌溉万顷良田。

第三部分("只今东方民"到最后)讲水利的实际好处。现在百姓虽然生活困苦(面黄肌瘦、饿得流口水),但只要做好蓄水排水,就不怕旱涝灾害。这样既能保证国家粮食运输,又能让百姓有饭吃。最后预言这样的功绩一定会被记入史书。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具体数字(四百万石)和细节(泉水从涓涓细流到能浮船)让治水工程变得生动
2. 通过对比百姓疾苦与水利效益,突出工程的重要性
3. 把专业的水利工作写得通俗易懂,比如用水闸调节水位比作"像小沟渠一样"
4. 最后上升到"利国利民"的高度,说明好政策会青史留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