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的是烹调肥鰜和鲇鱼的过程,充满了生活中的小情趣和美食的诱惑。
1. 雪白肥鰜、墨黑修鲇:首先提到了肥鰜和鲇鱼这两种鱼,肥鰜颜色洁白,肥美;鲇鱼则黑身细长。这两句从颜色上做了对比,形象地勾勒出鱼的外观特征。
2. 柳穿腮、小大相兼:这是对鱼腮的描写。腮有大小,就像柳枝在水中摇曳一样,柳枝轻盈,鱼的腮也显得轻巧灵动。这句话不仅形容了鱼腮的轻盈,也增加了画面感。
3. 金刀批脔,鲜活甘甜:这里描述了厨师用金黄色的刀具将鱼肉切成块(脔),鱼肉的新鲜和口感的甘甜跃然纸上。刀具发出的金光和鱼肉的鲜甜,展现了一种富贵又美味的画面。
4. 或时熬,或时煮,或时腌:这句说明了鱼有很多不同的烹饪方法,可以煮、熬、腌。这些不同的烹饪方式,让鱼的风味更加多样化,满足了不同的口味需求。
5. 揎腕佳人,玉手纤纤:这里提到的是烹饪者的形象,描述了一位作着力臂(揎腕)的美丽女子,她的手修长细致。这句突出了女性在厨房中的优雅形象,增加了诗词的情感色彩。
6. 缕银丝、取意无厌:这句话描绘了将鱼肉切成细细的银丝状,取用不尽,表示对食材的充分利用。这不仅展示了烹饪技巧,也体现了对美食的热爱和享受。
7. 羹须澹煮,滋味重添:这句话强调了一种烹饪理念,清淡的羹汤需要通过增加配料(如醯、酒、盐)来提升味道。这不仅仅是对食材的加工,更是一种追求美食层次感的态度。
8. 滴儿醯,呷儿酒,撮儿盐:最后三句具体描述了调味的过程,每一滴酸味、每一口酒、每一撮盐,都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鱼的风味。这生动地展示了烹饪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股诱人的香味和味道。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鱼的不同形状、颜色及烹饪过程的描写,展现了生活中平凡而美好的一面,让人感受到美食的魅力和烹饪的乐趣。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