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写给即将去台湾的朋友的送别之作,字里行间充满家国情怀和不屈斗志。
前两句像是临别嘱托:如果亲友问起我,就说我的屋子挂着"念台"的匾额。这里的"念台"既指思念台湾,也暗含铭记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深意。诗人用最朴实的家居场景,传递最坚定的立场。
中间四句用比喻讲道理:就像赌局还没结束、灰烬里可能复燃火星一样,暂时失去台湾不代表永远失去。诗人直言"割让土地不是好办法",甚至用"向天哭诉或许能感动上苍"这种略带无奈的话,表达对国土沦丧的痛心。
最后两句最震撼:只要十年内我还活着,一定会奋力夺回台湾!"卷土重来"这个成语般的誓言,把个人生命与国家命运紧紧捆绑,展现出破釜沉舟的决心。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老友话别般平实,但字字重若千钧。特别是把国家大事融入日常对话("吾庐榜念台")、用赌博和火灾做比喻,让深刻的政治宣言变得接地气。最后那句狠话,至今读来仍令人热血沸腾。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