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华秋晓
峨峨莲华峰,孤倚青天表。
影落昆明寒,气吞金碧小。
松杉积古翠,溪谷郁深窈。
泉鸣万壑秋,岚霁千岩晓。
中有青莲宫,轩然出林杪。
钟梵远悠扬,天香时缥缈。
缁素既骈臻,神龙亦旋绕。
无著与天亲,于焉久藏宝。
欻起慰舆情,传衣任斯道。
高据狻猊床,万里入论讨。
坐令祗树秋,变此春阳杲。
山势弥增崇,湖光益清渺。
嗟予向夙慕,奈兹尘务扰。
拟效陶渊明,相从此投老。
影落昆明寒,气吞金碧小。
松杉积古翠,溪谷郁深窈。
泉鸣万壑秋,岚霁千岩晓。
中有青莲宫,轩然出林杪。
钟梵远悠扬,天香时缥缈。
缁素既骈臻,神龙亦旋绕。
无著与天亲,于焉久藏宝。
欻起慰舆情,传衣任斯道。
高据狻猊床,万里入论讨。
坐令祗树秋,变此春阳杲。
山势弥增崇,湖光益清渺。
嗟予向夙慕,奈兹尘务扰。
拟效陶渊明,相从此投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太华秋晓》描绘了华山秋日清晨的壮美景色,同时融入了佛寺禅意,展现出一幅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山水画卷。
1. 开篇气势磅礴 诗人用"峨峨"形容华山像莲花般高耸入云,山峰孤独地刺破青天。昆明池(这里代指山下的湖泊)倒映着山影,寒气逼人,而华山的雄伟气势让周围的金碧山峦都显得渺小。这里用夸张手法突出华山的巍峨。
2. 中段细腻描摹 接下来诗人用细腻笔触描写山中细节:古松翠绿,溪谷幽深,泉水叮咚仿佛在演奏秋日交响曲,晨雾散去后千座岩壁显露真容。这些描写让画面从宏大转向精致,充满层次感。
3. 禅意自然融入 山中青莲宫(佛寺)的出现让诗歌转入禅意境界。钟声梵音悠扬,檀香缥缈,僧人信众聚集,连神龙都来朝拜。这里用"无著与天亲"两位佛教大师的典故,暗示这里是佛法圣地。
4. 结尾抒发向往 诗人感叹自己虽向往这样的仙境,却被世俗事务所困,最后用陶渊明归隐的典故,表达想要抛却尘世、在此终老的愿望。这种转折让诗歌从写景升华到人生感悟。
艺术特色 - 空间感极强:从仰视山峰到俯视湖影,从远观全景到近看松泉 - 声色俱佳:钟声、泉响、香气、翠色共同构成立体画卷 - 虚实相生:实景描写与佛教传说自然融合 - 情感递进:从惊叹到向往,最后发出归隐之叹
全诗就像用文字绘制的青绿山水画,既有北派山水的雄浑,又有南宗禅意的空灵,让人读来既能感受华山之壮美,又能体会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