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幅山水为竹鹤友人袁州何太守作

岭峤凌青汉,亭台俯碧浔。
溪回山寂寂,门掩昼沉沉。
鹤立苍松老,莺啼绿树深。
野桥通竹坞,苔径接云林。
岚气霏晴雾,烟萝落翠阴。
抱琴何处客,爱此涤烦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隐逸生活的闲适与超脱。

开篇用"岭峤凌青汉"展现高耸入云的山势,与山下亭台倒映碧波的景象形成立体空间感。"溪回山寂寂"四句通过溪水、松鹤、莺啼等意象,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出空山幽寂的氛围,连白昼都显得格外悠长。

中段"野桥通竹坞"等句像导游般带我们漫步:竹林中野桥蜿蜒,长满青苔的小径通向云雾缭绕的树林。山间雾气与藤萝的翠影交织,光影变幻间仿佛能闻到草木的清香。

结尾笔锋一转,出现一位抱琴的隐士。这个突然的人物像画龙点睛,解释了前面所有景物存在的意义——正是为了"涤烦襟",洗涤尘世烦恼。这种以景衬人的写法,让山水顿时有了灵魂。

全诗就像用文字绘制的水墨画,通过由远及近、由静到动的描写顺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中鹤、琴等意象都是文人高洁品格的象征,看似写景实则抒怀,展现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寄情山水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