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一作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一作应)老病休。
飘飘(一作零)何所似,天地(一作外)一沙鸥。

现代解析

杜甫的《旅夜书怀》像一幅深夜江边的孤独自画像,用简单的文字道出了深刻的漂泊感。

前四句是电影镜头般的夜景:微风吹动岸边的细草,高桅杆的小船孤零零停着。抬头看,星星低垂显得原野特别空旷,月光在江面跳动,仿佛被奔流的江水推着走。这些画面看似写景,实则藏着诗人的孤独——天地越大,人显得越渺小。

后四句转入内心独白。诗人自嘲说:有点名气靠的是写文章(其实他更想为国效力),辞官表面说是老病(实际是政治失意)。最后两句最打动人,他把自己比作天地间一只小小的沙鸥,这个比喻让所有在外打拼、感到孤独的人都能共鸣。

全诗妙在把孤独写得特别美。星月江山越壮阔,越反衬出人的渺小;沙鸥的形象既自由又孤单,正是诗人晚年漂泊的真实心境。读这首诗,就像在深夜的江边遇见一位对着星空叹息的老人,他说的每句话都带着体温,让人想起自己某次独自看海的夜晚。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