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青云峰》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青云峰上远眺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前两句“瀛洲拟岘屡凭栏,不得江山四面看”,表达了作者站在高处,多次倚靠栏杆,试图俯瞰四面江山,但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如愿。这里的“瀛洲”和“岘”都是传说中的仙境,作者借这些意象来比喻青云峰的高远和美丽。
后两句“欲识青云奇绝处,碧天无际裹峰峦”,则进一步描绘了青云峰的壮丽景色。作者想要探寻青云峰最奇特、最绝妙的地方,发现它被无边无际的碧蓝天空所环绕,峰峦起伏,景色壮美。这里的“碧天无际”和“裹峰峦”用得非常形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青云峰上,感受到那种开阔和壮丽。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青云峰的美丽和壮阔,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站在青云峰上,俯瞰着四周的壮丽景色。
李义山
李义山,字伯高,号后林,丰城(今属江西)人,一说嘉鱼(今属湖北)人,南宋成都通判李修己之子,为唐宗室曹王李明后裔。南宋宁宗赵扩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进士,后为湖南提举摄帅漕,历阶至中正大夫,宝祐间,为淮东运判。有《后林遗稿》、《思过录》。另有唐代诗人李商隐字义山,也称李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