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潮五古十七首 其一 (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大江日夜东,流尽古今事。
安知古恶溪,今乃名善地。
严城滨江立,置守称郡治。
城北为金山,银山自西至。
日夜金银中,最难得廉吏。
西北气肃杀,害常寓于利。
韩山何峨峨,隔江若相避。
千古侍郎亭,独无金银气。
安知古恶溪,今乃名善地。
严城滨江立,置守称郡治。
城北为金山,银山自西至。
日夜金银中,最难得廉吏。
西北气肃杀,害常寓于利。
韩山何峨峨,隔江若相避。
千古侍郎亭,独无金银气。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潮州的江河和山峦为背景,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官场腐败和社会现实。
开头"大江日夜东"用日夜奔流的江水比喻历史长河,带出古今变迁的感慨。诗人讽刺道:谁知道古代被称为"恶溪"的地方,如今却成了"善地"?这暗示地名可以美化,但本质未必改变。
中间部分聚焦潮州城的地理环境:城北有金山,西边有银山,整个城市仿佛被金银包围。诗人由此联想到官场——在金银环绕中最难找到清廉的官员,一针见血地指出"西北气肃杀,害常寓于利",说明利益诱惑中往往暗藏祸患。
最后诗人笔锋转向韩山(因韩愈得名),赞美它巍峨耸立却与金银保持距离。特意提到"侍郎亭"(纪念韩愈的亭子)没有沾染金银俗气,实际上是通过歌颂韩愈的清廉正直,来反讽当时官场的腐败风气。
全诗妙在将地理特征与社会现象自然结合,用"金山银山"双关既写实景又讽喻官场,最后借古讽今,表达对清廉品格的向往。语言通俗但寓意深刻,就像用潮州山水画了一幅官场现形记。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