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少时作》展现了一个少年豪气冲天的形象,充满狂放不羁的想象力和征服世界的雄心壮志。
第一层:狂放的少年气概
开篇就说自己“胆大胸宽”,直接把虎豹、虬龙(传说中的龙)这些凶猛强大的东西当成小菜,一口吞下。如果它们不服,就直接“哮吼大嚼”,吃得渣都不剩。这里用夸张的比喻,表现少年天不怕地不怕的豪情,仿佛整个世界都能被他征服。
第二层:超越常人的气魄
接着写自己早上喝干渤海的水,晚上睡在昆仑山顶,把连绵的山脉当琴,把长江黄河当琴弦。这些意象极其宏大,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想象力,仿佛天地万物都能被他随意支配。
第三层:要做千古未有的开创者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世上从未流传过的声音(可能指新的思想、艺术或功业),他要为世人宣告出来。这体现了少年不甘平庸、立志开创一番惊天动地事业的抱负。
魅力总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热血沸腾的自信——少年人那种“我能改变世界”的冲劲,读起来让人振奋。
2. 天马行空的想象——喝海水、弹山河,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充满浪漫色彩。
3. 突破常规的勇气——不满足于现状,敢于挑战传统,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种诗适合所有心怀梦想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它提醒我们:别被现实框住,大胆去闯,世界或许真能被你的勇气撼动。
陆九渊
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