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郎中山居

非是拜庞公,何繇识此峰。
自唐无两见,如汉有高踪。
径吐归来菊,山连种老松。
轻飞云似健,精鍊玉为容。
鹤要亲题竹,猿常认击筇。
花深多不见,叶响却相逢。
天最知陶亮,人难揖戴颙。
一来非小事,吝到此皆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山中的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开头两句说,作者并非刻意模仿古代隐士庞公,却偶然发现了这座山峰的独特魅力。这里暗示了一种随缘而遇的隐居生活。

"自唐无两见"四句用历史典故赞美这座山:像唐代再难找到这样的景致,又像汉代高人留下的踪迹。小径旁野菊盛开,山间古松苍劲,白云轻盈如飞,山色如玉般温润。这些描写展现了山中景色的纯净美好。

中间四句通过鹤、猿、花、叶的互动,写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仙鹤等着隐士在竹上题诗,猿猴认得隐士的手杖声,虽然繁花深处常看不见人,但树叶沙响时又能相遇。这些细节让山林充满灵性。

最后四句升华主题:上天最懂陶渊明这样的隐士,但普通人难以理解戴颙这类高人的境界。来到这样的山中并非小事,所有的烦恼在这里都会消融。表达了隐居生活能让人放下世俗牵绊,获得心灵解脱。

全诗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将隐士生活写得既真实又超脱,通过对山水、动植物的生动刻画,传递出返璞归真的人生理想。诗中历史人物的典故运用得很自然,不着痕迹地提升了意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