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遗曲 瑟奏
多才自累,百感攒结。
天涯渴病思归客。
渭水新丰,家山在那些。
南南北北,奔驰岁岁,年年飘泊。
悽切悽切好悽切。
鸿雁又来也,天末数声哀,聚散梧桐叶。
几阵西风瑟瑟。
玉箫声断秦楼月。
秦楼月。
星河缥缈,万里波摇,照彻长江千折。
长江东下何时歇。
六代繁华都泯灭。
夜半寒潮,蓼岸荒洲,石头建业。
天涯渴病思归客。
渭水新丰,家山在那些。
南南北北,奔驰岁岁,年年飘泊。
悽切悽切好悽切。
鸿雁又来也,天末数声哀,聚散梧桐叶。
几阵西风瑟瑟。
玉箫声断秦楼月。
秦楼月。
星河缥缈,万里波摇,照彻长江千折。
长江东下何时歇。
六代繁华都泯灭。
夜半寒潮,蓼岸荒洲,石头建业。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面对时光流逝、繁华易逝的感慨。全篇情感真挚,语言如画,读来令人动容。
1. 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苦
开篇直白地道出"多才反被才华所累"的无奈,点明主人公是个饱经风霜的思归游子。"天涯渴病"四个字生动展现了他像久旱盼甘霖般渴望归乡的心情。跟着"渭水新丰"等地理名词,暗示他可能是个功名未就的文人,在各地辗转奔波。
2. 漂泊岁月的凄凉
"南南北北"的重复使用,配合"奔驰岁岁"的急促节奏,形象地表现出年复一年居无定所的漂泊感。三个"悽切"的叠用,就像一声比一声沉重的叹息,把游子内心的孤寂渲染得淋漓尽致。
3. 秋景中的哀愁
诗词中段转入景物描写,却处处含情。南飞的鸿雁、飘落的梧桐、瑟瑟的西风,这些典型秋景都成了思乡的催化剂。"玉箫声断"的典故(传说萧史弄玉乘箫成仙),暗喻美好时光一去不返。
4. 历史长河中的感悟
最后部分视野突然开阔,从个人愁绪转向对历史兴衰的思考。长江奔流不息,而六朝繁华已成废墟,在"夜半寒潮"中只剩蓼草丛生的荒洲。这种今昔对比,让个人的乡愁升华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艺术特色:
- 时空转换自然:从眼前秋景到万里长江,从个人漂泊到历史变迁,层层推进
- 意象选择精准:鸿雁、梧桐、西风、寒潮等意象都带有传统思乡文学的印记
- 音韵富有感染力:多用叠词(悽切悽切)和短句,读来如闻哽咽
这首诗词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把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的思乡之情,放在永恒的自然和沧桑的历史中来审视,让个人的小情绪获得了更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