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秘书丞张率诗

东南季子,上国贾生。
会稽竹箭,峄阳孤茎。
物产因地,品赋斯征。
孰若兼美,羽仪上京。(一章)
上京羽仪,十纪鸿渐。
竹待羽栝,木资刳剡。
皎皎素丝,涅而不染。
晨鸡靡暄,径寸谁掩。(二章)
豫樟之生,谁能先识。
山衡野虞,偶知所植。
百尺无枝,何枉斯直。
青冥耸翰,丹屑拂翼。(三章)
尔日闻声,余称倾盖。
事以年殊,理因义会。
我好春兰,子欢秋艾。
兰艾既辩,春秋交害。(四章)
在昔壮年,尝怪长老。
殷勤好少,忘年爱宝。
于今念兹,苟求怀抱。
绮繻素褐,何伤交道。(五章)
前有元干,置左置右。
后有弘度,流分四部。
爰在伊人,蔚为举首。
余掌司直,有谬兰莠。(六章)
余既迟暮,伤兹岁聿。
迫以贱事,且婴老疾。
子有俦年,方赊来日。
虽无事焉,宁忘蓬荜。(七章)
寤言安适,怀人在斯。
九重窈窕,长安莫窥。
既迅千里,玉策金羁。
且息望美,自事衰疲(○文馆词林百五十八。)。(八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南朝诗人任昉写给朋友张率的赠答诗,通过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欣赏、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君子之交的情谊。全诗分为八章,每章都有独立主题又相互关联:

第一章用"会稽竹箭"(名贵竹子)和"峄阳孤茎"(制琴良木)比喻友人是兼具才华与品德的稀世之材。"羽仪上京"暗示友人终将在京城大展宏图。

第二章以加工竹木为器、白丝不染黑为喻,赞美友人历经磨练仍保持高洁品格。"晨鸡"两句说真正的才华如同晨鸡报晓,无法被掩盖。

第三章用豫章木(珍贵木材)生长时无人识得,直到被匠人发现才能展现价值,暗指友人终将遇到伯乐。"青冥耸翰"想象友人如大鸟展翅高飞。

第四章回忆两人相识过程。用"春兰"与"秋艾"比喻彼此性格差异却互相欣赏,但差异也可能带来矛盾,暗示君子和而不同。

第五章反思年龄差异带来的交往感悟。年轻时不解年长者为何爱护晚辈,如今自己年长才懂得珍惜情谊,用"绮繻"(绸缎)与"素褐"(粗布)比喻身份差异不影响真挚友谊。

第六章列举历史名人(元干、弘度)作比,称赞友人是当代俊杰之首。"谬兰莠"自谦说自己掌选拔人才之职,却可能把兰草(贤才)误认杂草。

第七章写自己年老多病,而友人正值盛年。虽无力相助,仍心系友人前程。"宁忘蓬荜"表示不会忘记寒微时的交情。

第八章收尾写思念。友人如骏马("玉策金羁")驰骋千里,而自己衰老疲惫,只能遥祝安好。"九重窈窕"暗含对友人仕途的期许。

全诗亮点在于:
1. 通篇用竹木、丝帛等日常物象作比,把抽象的人才品德具象化
2. "兰艾春秋"的比喻揭示友谊真谛:欣赏差异而非强求一致
3. 中年人的独特视角:既羡慕青年朝气,又带着岁月沉淀的智慧
4. 结尾"自事衰疲"的坦然,展现成熟文人面对衰老的豁达

诗中"物产因地""百尺无枝"等句,至今仍可用来形容环境造就人才、耿直不阿的品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