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陈拾遗书台览杜工部留题慨然成咏
步出县西郊,攀萝登峭壁。
行到蕊珠宫,暂喜抛火宅。
羽帔请焚修,霜钟扣空寂。
山影落中流,波声吞大泽。
北厢引危槛,工部曾刻石。
辞高谢康乐,吟久惊神魄。
拾遗有书堂,荒榛堆瓦砾。
二贤间世生,垂名空烜赫。
逸足拟追风,祥鸾已𨭝翮。
伊馀诚未学,少被文章役。
兴来挥兔毫,欲竞雕弧力。
虽称含香吏,犹是飘蓬客。
薄命值乱离,经年避矛戟。
今来略倚柱,不觉冲暝色。
袁安忧国心,谁怜鬓双白⑴?
行到蕊珠宫,暂喜抛火宅。
羽帔请焚修,霜钟扣空寂。
山影落中流,波声吞大泽。
北厢引危槛,工部曾刻石。
辞高谢康乐,吟久惊神魄。
拾遗有书堂,荒榛堆瓦砾。
二贤间世生,垂名空烜赫。
逸足拟追风,祥鸾已𨭝翮。
伊馀诚未学,少被文章役。
兴来挥兔毫,欲竞雕弧力。
虽称含香吏,犹是飘蓬客。
薄命值乱离,经年避矛戟。
今来略倚柱,不觉冲暝色。
袁安忧国心,谁怜鬓双白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陈拾遗书台,感慨历史变迁和自身境遇的情景。诗中,诗人从县城的西郊出发,沿着陡峭的山壁攀登,一路走到蕊珠宫,暂时抛开了尘世的烦恼。在这里,他感受到了一种超脱的氛围,仿佛羽衣飘飘,钟声回荡在山谷中,山影倒映在河流中,波涛声吞没了大泽。
诗人登上北厢的高台,看到杜工部曾在这里刻下的石碑,感慨万千。他提到谢康乐的辞章高妙,吟咏之间仿佛惊动了神灵。而陈拾遗的书堂却已荒废,堆满了瓦砾,两位贤人虽然名垂青史,但他们的辉煌已成过去,如同追风的骏马和祥鸾的翅膀,都已消逝。
诗人自谦说自己并未真正学有所成,年轻时被文章所驱使,兴之所至便挥笔写诗,试图与雕弓之力相比。虽然他被称为含香吏,但依然是一个漂泊无依的过客。他感叹自己命运多舛,遭遇乱世,多年逃避战乱。如今站在这里,不觉天色已晚,心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但又有谁能理解他双鬓已白的愁苦呢?
这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辉煌与自己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交织在一起,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复杂的情感,让读者在感受到历史沧桑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