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其九
绮里在南山,弹琴见白帝。
骑虎行翠微,刚风犁青蕙。
神泉窦已塞,穹洞霾风闭。
瑶圃困春租,芝田穷秋税。
徵调及山鬼,剪伐尽八桂。
何以荐兽藁,女萝束薜荔。
珠树无余枝,珍果不留蒂。
致书问游云,云将欲流涕。
骑虎行翠微,刚风犁青蕙。
神泉窦已塞,穹洞霾风闭。
瑶圃困春租,芝田穷秋税。
徵调及山鬼,剪伐尽八桂。
何以荐兽藁,女萝束薜荔。
珠树无余枝,珍果不留蒂。
致书问游云,云将欲流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仙境被现实压迫的凄凉画面,用神话意象暗讽人间疾苦。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仙境的崩塌 前六句描写神仙居所的衰败:隐士在南山弹琴召唤白帝(西方之神),却只见猛虎踏过山间小路,狂风吹折仙草。神泉被堵、山洞阴风密闭,暗示自然秩序被破坏。这里用"骑虎""刚风"等凶猛意象,暗示暴力入侵。
2. 剥削的残酷 中间四句直接点明主题:连瑶池仙圃都要交春租,灵芝田要纳秋税,征税甚至波及山鬼(山林精灵),珍贵的桂树被砍伐殆尽。诗人把人间赋税移植到仙界,用"困""穷""尽"等字眼突出剥削的彻底性。
3. 绝望的控诉 最后六句用神话物品的残破表达愤怒:祭品只能用野草捆扎(女萝薜荔),宝树的果实被摘光,连询问游云(自由象征)都只能得到眼泪般的回应。"云将欲流涕"这个拟人化结尾,让整个仙界都为人类的贪婪而哭泣。
全诗妙在把现实苦难包装成神话寓言:看似写仙境遭劫,实则揭露官府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诗人用"珠树""瑶圃"等美好事物被摧毁的强烈对比,让读者更能感受剥削之痛。这种借神话批判现实的手法,比直接写民生疾苦更具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