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竹枝词 其三十七

风光绝胜说江城,树里湖容一片明。
拟刺朱家船⑴子去,万荷花里读书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雅致的江城风光图,语言通俗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风光绝胜说江城,树里湖容一片明"像用文字拍了一张照片:诗人夸赞江城景色美到极致,透过树林的缝隙能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阳光在水面碎成闪亮的金片。这里用"树里"这个视角很巧妙,让人仿佛正躲在树荫后偷看美景。

后两句"拟刺朱家船子去,万荷花里读书声"突然动了起来:诗人想雇条小船("刺"就是撑船的意思),划进望不到边的荷花丛中,去寻觅若隐若现的读书声。这里"万荷花"的夸张手法让人瞬间感受到荷塘的壮阔,而"读书声"的加入更添诗意——可能是真实听到私塾童声,也可能是风吹荷叶的沙沙声像极了翻书声。

全诗最妙的是把四种美好事物层层叠加:江城天生丽质+树林滤镜下的湖光+绵延的荷花+人文气息的读书声,就像用"美景"打底,再不断添加更精致的图层。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字里行间都是对这般生活的向往,让人读着读着也想搭条小船,钻进这幅水墨画里。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