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叫陈介的判官(古代法官)的挽诗,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怀念。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为母尽孝的孝子形象
诗中说他"半生为母欲投簪",意思是陈介为了照顾母亲,甚至想放弃官职(古代官员用簪子固定官帽,"投簪"就是辞官)。这说明他把孝道看得比功名更重要。
2. 学识与成就
"正始音"指正统学问,"游环璧水"比喻他在名校求学,最终通过努力获得名声。后来在司法部门(珠曹)工作也赢得赞誉,说明他业务能力很强。
3. 高尚的品格
把他比作历史上有名的贤臣邺侯(唐朝李泌)和哲学家康节(邵雍),说他像这些名人一样既有学问,又能看淡生死(病中仍作诗)。"铁石心"更是强调他原则性强,像铁石一样坚定。
4. 淡泊名利的操守
最后两句说他宁愿在地方(郡幕)工作也不贪图中央高位(台幕),到死都保持清廉正直,这种坚持让人敬佩。
全诗通过具体事例和历史典故,塑造了一个孝顺、博学、能干、清廉的官员形象。最打动人的是,这些赞美不是空泛的,而是用"为母辞官""带病吟诗"等真实细节来体现,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这位判官的人格魅力。
林希逸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