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三唐人游惠山诗三首 其二

揭衣升石蹬,胜境故引人。
倒听木叶下,俯视山花新。
暗涧拂琴筑,苔壁青磷磷。
四顾足清旷,不见城市尘。
林鸟鸣涧啾,暮霭起氤氲。
还寻处士居,僧舍与之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游览者登上惠山后所见的美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心境变化。我们来逐句解析:

1. 揭衣升石蹬:穿着衣服就直接上了石阶。这说明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次游览活动中,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欣赏美景。

2. 胜境故引人:这美丽的风景自然地吸引了人来观赏。这里的“胜境”是指优美的自然景色,诗人认为这样的地方总能让人不由自主地去探访。

3. 倒听木叶下,俯视山花新:诗人采用了独特的观察方式,首先向下俯瞰,听着木叶飘落的声音;然后向下看,欣赏着新长出的山花。这种反向观察的方法,增加了诗的趣味性和新鲜感。

4. 暗涧拂琴筑,苔壁青磷磷:诗人看到山间溪流旁边,有人在修建琴台。岩壁上青苔覆盖,显得格外青绿。这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物,还暗示了这里有人文气息。

5. 四顾足清旷,不见城市尘:四周都是清新的自然风光,诗人四处望去,再也看不到城市的喧嚣和尘土。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6. 林鸟鸣涧啾,暮霭起氤氲:森林里的鸟儿在涧边欢快地鸣叫,傍晚的雾气开始弥漫,形成了一种朦胧的美。

7. 还寻处士居,僧舍与之邻:诗人还想去寻找古代隐士的居所,在这里发现有一座寺庙靠近,暗示了这个地方既有自然山水之美,也有文化历史的气息。

整首诗通过对惠山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不仅有生动的自然景象描写,还融入了对历史人文的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