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江秋意(鮀江即今汕头,旧设鮀浦司。)(乙未稿,清光绪二十一年)

海上瀛洲已怕谭,浩然离思满天南。
西风一夜芦花雪,鮀浦秋痕上客衫。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秋天离开汕头(古称鮀江)时的离愁别绪。

前两句"海上瀛洲已怕谭,浩然离思满天南":
1. "海上瀛洲"指汕头这个海滨城市,说"已怕谭"(不敢多提),暗示要离开这里很舍不得
2. "浩然离思"形容离别时的愁绪像满天一样广阔,充满整个南方天空

后两句"西风一夜芦花雪,鮀浦秋痕上客衫":
1. 用"芦花雪"这个比喻,说西风把芦花吹得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
2. 最妙的是"秋痕上客衫",把抽象的秋意写成能染上衣衫的痕迹,仿佛离愁都浸透到衣服里了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 把看不见的"离愁"变成看得见的"满天"的思绪
- 把摸不着的"秋意"变成能染上衣衫的"痕迹"
- 用芦花飞雪的画面,把离别时的伤感具象化

简单说,就是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把离别时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变成了我们都能感受到的具体画面。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