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韵(庚戌、辛亥稿,清宣统二年、三年、民国元年)
霸气消沉化冷烟,更无一尉起龙川。
重携苏子吹箫客,曾访麻姑卖酒田。
到处云游惟看瀑,几时石破再惊天。
呼龙出作樵山雨,东爪西鳞偶结缘(罗浮亦名东樵,时方望雨。)。
重携苏子吹箫客,曾访麻姑卖酒田。
到处云游惟看瀑,几时石破再惊天。
呼龙出作樵山雨,东爪西鳞偶结缘(罗浮亦名东樵,时方望雨。)。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种英雄气概消散、时代变迁的感慨,同时融入了作者云游四方的闲适和对自然力量的期待。
1. 英雄不再,时代变迁
- 开头“霸气消沉化冷烟”用“冷烟”比喻曾经的豪迈气势已经消散,给人一种落寞感。
- “更无一尉起龙川”意思是如今再也没有像古代英雄(如尉迟恭)那样的人物崛起,暗示时代已变,英雄难再。
2. 怀旧与寻访
- “重携苏子吹箫客,曾访麻姑卖酒田”提到苏轼(苏子)和神话中的麻姑,可能是借古喻今,表达对过去文人雅士或仙道传说的追忆,也可能暗指作者自己曾游历过这些地方。
3. 云游与自然
- “到处云游惟看瀑”写作者四处漫游,最爱观赏瀑布,体现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心态。
- “几时石破再惊天”借用“石破天惊”的典故,表达对某种巨大变革或自然奇观的期待,可能是希望社会或人生能有新的突破。
4. 呼龙祈雨,寄托愿望
- 最后两句“呼龙出作樵山雨,东爪西鳞偶结缘”写得生动有趣,像是呼唤神龙降下雨水(罗浮山又名东樵山,当时可能干旱),而“东爪西鳞”形容龙的身影若隐若现,带点奇幻色彩。这里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隐含对风调雨顺的期盼。
整体精髓:
这首诗混合了怀旧、游历、自然与神话元素,既有对过去英雄时代的怀念,也有对眼前山水之乐的享受,还透露出对未来的隐约期待。语言上虚实结合,既有现实描写(看瀑、望雨),也有神话想象(呼龙、麻姑),读来耐人寻味。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